發表時間: 2022-09-21 10:08:06
作者: 安徽厚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
生命之樹不枯,成長之河不竭 — 當涂縣中小學新任教師入職培訓研修班系列報道4
作者:申暢
張文娟老師:敢問路在何方—淺談教師專業成長的動力與路徑。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前兩天緊密的培訓讓我們新入職的教師們深刻地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為期三天的培訓轉眼間就來到了***后一天。早上8點半,大家精神飽滿地來到教室,前方的演講臺旁站著一位微笑著的女老師,她便是今天的主講老師:張文娟老師。
雖然頂著無數的頭銜與光環,張老師卻沒有讓我們有一絲高不可攀的感覺,她親切地和在場的新任教師們打了聲招呼,便開始了今天的話題:敢問路在何方—淺談教師專業成長的動力與路徑。
教師成長之路可謂是道阻且長,在這條充滿無數荊棘、挫折與失敗的漫長道路上,無論是新入職的老師還是入職多年的老師,都會經歷兩個階段—起步階段和重新出發階段,這是張老師回首往昔所得來的感悟。她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成長究竟是什么?
圣埃克蘇佩里曾經說過:“想要人造船,不是給他錘子和釘子,而是喚起他對遼闊大海的渴望。” 張老師信手拈來的一句名人名言很好地解答了這個問題。成長是一種內驅力,是一種專業覺醒。
張老師認為:條條大路通羅馬,自覺自愿才是成長的本色。她從五個方面深入地探討了如何自覺自愿地生長。
一、閱讀—安靜地生長
新任教師需要獲得哪些成長才能找到出發的“船槳”。張老師首先提出“閱讀——安靜的生長”。將心沉淀下來,享受這份職業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感。想要人造船,不是給他錘子和釘子,而是喚起他對遼闊大海的渴望,喚起學生對學習對生活的渴望。而這份渴望需要我們教師教會孩子汲取。從哪里汲取?從閱讀中汲取,汲取生活的熱愛,汲取學習的奮斗。
接下來,張老師為我們介紹了關于新任教師如何安靜生長的有效方法。杜絕“吃老本的隱憂”,為自己創造底氣和財富。
學什么?怎么學?——訂雜志、讀專業書籍、做一個雜家。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習如登山,不怕慢,就怕站!
“趁著自己年輕的時候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是張老師送給我們的話。作為新任教師,我們應該有耐心,有愛心,有恒心,有關心。讓情感先行!
其次,張老師還談到如何走出作文教學的誤區以及避免機械性的全篇練習。給我們展示了許多她在課堂教學中的實例。在這些例子中,有家校合作,有生生合作,也有師生合作,精彩絕倫。我想,這些都離不開張老師所說的:閱讀——安靜地生長。
二、培訓—主動地生長
除了通過閱讀獲得生長,張老師還從兩個小方面探討了如何在培訓中主動地生長:1. 珍惜每一次培訓;2. 自己培訓自己。
可能很多老師都很厭煩培訓,甚至會想盡各種方法躲避培訓、敷衍培訓,也有很多老師說自己太忙,根本沒有時間接受培訓或者是沒有機會接受培訓。
張老師微笑著告訴在場的新任教師們,其實曾經她也很不喜歡培訓,也曾抱怨過沒有時間和機會接受培訓,但是一次網絡研修徹底改變了她的想法。認真傾聽了專家的每一句話每一個點評之后,她覺得:認真學習的時光真過癮!張老師神采飛揚地講述著那次培訓過程中自己的感悟與改變,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學員,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對未來的憧憬,對更好的自己的期待。
張老師還提到了“自己培訓自己”,不要抱怨沒有時間、沒有機會去接受培訓,在如今這個網絡飛速發展的高科技時代,網上充斥著各種各樣培訓視頻,只要有心,利用碎片時間,我們完全可以自己培訓自己!
三、磨礪—勇敢地生長
正如冰心所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在教師生涯中,若是甘于平凡而又想拒絕平庸,拼盡全力是讓自己安心的***好方式。
1. 珍惜每一個鍛煉的機會
面對從未見過的場合,面對從未經歷的挑戰,面對從未有過的壓力;一次次的比賽,一場場的演講,一個個新鮮而陌生的面孔,你會選擇止步退縮,還是迎難而上?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對困難有所畏懼,而勇于接受挑戰、直面困難,何嘗不是一種鍛煉?作為一名教師,學不可以已,珍惜每一個鍛煉的機會,即便開頭千難萬難,即便過程苦不堪言,即便結果不盡人意,但是我們參與過、努力過、勇敢過,就一定會以另一種方式成長起來。
2. 成長性思維
張老師說:“趁年輕的時候,多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是啊,年輕的身體加上一顆年輕的心,是無限的創造性與可能性。正當青春的我們,請勇敢一些,放手去搏,成長不僅僅是年齡與歲月的摩擦,更是經歷與能力的整合。我們是教師,教的是發展中的學生,我們怎能停下學習與成長的腳步?所以,去學吧,去做吧,去挑戰自己磨煉自己吧,勇敢的生長起來!
四、研究——快樂地生長
在現代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發展的背景中,教師應當而且必須成為研究者,這不僅有利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張老師的分別從常規性研究以及創新性研究展開論述,為我們未來的研究之路指明了方向。
在課堂中,教材中,我們都在始終帶著“科研”的眼光去發現,去體會,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才能更好地去成長。當聽到老師對作文如何教授的創新性研究,使我收益匪淺。作文是很多孩子頭疼的,如何讓孩子樂于表達,敢于表達,學會表達,是每個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今天在這里我看到答案了,張老師的體驗作文系列,用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游戲,為孩子創造了豐富的情景和多彩的體驗,讓孩子有素材可寫,為孩子創造了廣闊的天地,讓人眼前一亮。
假期共讀共寫系列,讓我們看到了張老師如何以身作則,不僅為孩子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同時也為孩子們培養了讀書寫作的好習慣,更有趣的是稿費制度,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讓我感受到了孩子們對寫作的熱愛和投入。
班級共讀系列,張老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認真閱讀的小背影,那份投入與專注讓人為之感動。還有家長對孩子們的回信,實在是太有趣了,不禁想要一起參與到孩子們當中。
在今天的學習當中,我們感受到張老師在不斷的研究與思考,只有不斷的反思,不斷的研究,才會為我們的身體注入新的血液,讓我們不斷成長!
(張老師的“小寶貝們”表達對張老師的喜愛之情)
五、寫作—持續地生長
我思故我在。張老師熱愛寫作,熱愛思考,她也鼓勵每一位老師都能夠加入寫作的隊伍,每天記錄一點點,每天思考一點點,每天成長一點點。我們不應該做埋在地下的黃金,等著被人發現,而是要做一粒種子,積極地汲取陽光雨露,持續地生長!當我們不斷地生長,終有一天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那么還有誰會對我們視而不見呢?
(張老師生動活潑地解說“我思故我在”)
帕斯卡爾曾經說過:“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不去思考,那么人就失去了成長的動力,失去了活著的意義。張老師鼓勵大家去思考、去創作,給大家展示了許多自己的作品,她的自信與成就讓大家羨慕不已,張老師更貼心地為大家列舉了許多創作的小貼士和一些投稿時的注意事項,讓學員從中收獲良多。
結束分享之后,學員們的掌聲此起彼伏,大家熱情地與張老師互動、提問,整整三小時的課程,沒有一個人的臉上顯現出疲憊之色,每個人都帶著滿滿的收獲開心的離開了會場。
敢問路在何方?路,就在腳下!從腳下的第一步走起,即使道阻且長,只要懷揣著夢想,憑借著我們的專業素養,我們依然可以自覺自愿地不斷成長!
(學員精彩發言)
文字:申暢
排版:申暢
編輯:李洪文
審核:徐浩